才正興業負責人蘇兩顧,於民國七十年創辦了才正興業,原籍台南縣的蘇兩顧,回想起退伍後到高雄發展的日子,退伍初期以賣菜為業,後進入電子業任大夜班的作業員,日夜顚倒的日子,使蘇兩顧萌生轉業的想法,民國六十四年在機緣下成為成衣業的業務員。那時台灣的成衣業正蓬勃發展,業務應接不暇,除了成衣廠的工廠外,尚需委外家庭代工,方能應付龐大的訂單量,蘇兩顧看到成衣業的榮景,遂興起了自行創業的想法。成為成衣業的代工廠是創業的第一步,蘇兩顧仍負責對外的拓展業務,製作的部份則由賢內助全權負責,草創初期設址於高雄市三民區,地坪二十坪的四樓透天厝,二樓是住家,三、四樓是工廠,三台針車、員工六人,以極困苦的方式,在有限的空間內,打拼成衣產業的未來!
  民國七十九年因應業務的需求,擴大遷址到高雄縣大社鄉現址,三樓裁剪、二樓車縫、一樓整燙及包裝,當時客戶的主要來源是加工出口區的大型工廠及外商,一年二季的制服訂作,大型工廠員工高達上千件的成交量,使得才正興業的業務蒸蒸日上。民國八十年初期,台灣的經濟開始漸漸衰退,原先人工成本低廉,國外大廠以台灣為生產基地的優勢,已因勞工意識抬頭,勞基法的多次修正而導致人工成本居高不下,且國際整體經濟環境丕變,全球經濟隨著大陸的開放,而有了全面性的改變,不止原在台的外商撤離台灣,將工廠改設大陸、越南等國,台商亦因成本的提升,而導致競爭力的降低,而競相出走,將人工密集的產業移往未開發的國家。對於才正興業首先遭受到的衝擊是,加工出口區部份外商撤離台灣,或大幅縮減規模,業績明顯下滑,為了因應經濟環境因素所產生的影響,開始拓展其他的市場。透過標案方式,取得學校或政府機關制服製作的業務,為才正興業另闢了新的商機,因堅持選用台灣生產的衣料材質、製作的優良品質及準時的交期,使得才正興業得以繼續成長、永續經營。 
  蘇志源是才正興業負責人蘇兩顧的次子,於退伍後曾任職於太平洋房屋仲介一年多,因才正興業的業務需求,自民國八十八年起協助父親拓展業務及經營管理。面對跟著父親打拼數十年的老員工,蘇志源深感責任重大,思索著一向以國內市場為根基的才正,如何能藉由經營策略的規畫,而更上層樓,蘇志源規畫才正興業的未來,心中已有策略藍圖。

◼︎ 電子商務企業網站的建立
  是才正興業今年的首要目標,一來可建立企業的品牌及形象,二來可透過網路無疆域的特性,有效拓展國內或國際市場。

◼︎ 外縣市業務的拓展
  以往的業務因地域的關係,均著重在南部,外縣市的客戶,也是過其他中盤商,無法有效拓展外縣市的直接客戶,故希望透過企業網站的建立,也能建立與國內其他縣市客戶接觸的管道。

◼︎ 批發市場的開拓
  才正興業是除可因應客戶需求而訂製衣服外,亦是少數小型成衣廠中有現貨供應的企業,已開發出具現貨供應的休閒服及制服,以較低的價格供應需求的市場。自去年底委託廣告公司拍攝及編排美觀大方的精美型錄,提供各縣市之成衣批發業務商,進行業務拜訪時的推廣,希望透過全省的經銷體系,創造營業高峰。

歡迎利用線上表單諮詢